河口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油地深度融合发展
2021-03-17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次
近年来,东营市河口区委、区政府立足油地融合发展大局,探索创新“六个一”工作模式,用心画好融合发展“同心圆”,积极消除政府与企业、地方与油田之间因体制原因造成的两大“经济社会板块”现象,为实现油地双方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一盘棋”,画好动能转换“同心圆”。
河口区抓住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有力契机,聚焦油田企业改制和产业项目转移,强化政策牵引,搭建服务平台,实现油地双方共建共荣,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软服务”层面,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油田存续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扶持政策》,为油田主副业分离、三产企业改制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盘活存量资产、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全区油田改制企业达到13家。在“硬保障”层面,建设油地融合高端油服装备产业园,承接油田产业转移项目,整合盈利能力强、技术提升空间大、发展前景好的2家优势企业搬迁入园,打造黄河以北重要的油服产业基地。目前已成功引进中科院高德利院士3个核心技术团队和10余名博士,建成国内首个非常规油气工程高端装备技术研发中心,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高端装备和核心技术支持。
二是坚持生态安全“一股劲”,画好绿色发展“同心圆”。
河口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油区生产与生态保护一体推进,着力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努力走出一条融合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开展“绿色油企”示范点创建专项行动,以科技进步、装备提升、管理升级促安全生产,累计创建“绿色油企”示范点9处,引进新技术新装备30多项。大力开展油区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行动,在广泛调研、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筹集专项资金1800万元,对河口采油厂、孤岛采油厂不具备再开发价值的长停井、弃置井集中进行永久性封井处理,共封闭油井900余口。区公安、工商、环保和石化部门联动,取缔关闭土小炼油厂10余处,有效遏制了非法炼油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开展油井生态观光建设专项行动,推动油井生产现场向生态旅游观光点和油田文化体验区转型升级。针对孤岛油田生产区与居民生活区毗邻交错的实际,开展“园井共建”爱我油田爱我家绿色行动,探索建立全员养绿护绿机制,实施绿化网格化管理,建设郁金香、白玉兰等5个特色园林区,极大改善了孤岛生态环境。
三是坚持移交改造“一揽子”,画好城市建设“同心圆”。
在全市率先启动分离移交和维修改造“双试点”工作,在57个油田小区全部完成移交的基础上,成立油地双方主要领导挂帅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指挥部,各专业化公司分别成立工作专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的思路,投资3.3亿元高标准实施了黄河路东延改造、油田移交道路及市政设施改造提升等工程,36个小区“三供一业”配套水平大幅提升。以此为纽带,油地双方打开合作渠道,一方面,瞄准打造精致宜居河口,累计投资36亿元,共同实施了环城水系、银河公园、黄河口文体艺术中心、“三网”绿化等城建项目,通过油田大院子“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和油区企业搬迁,挖潜土地600余亩,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功能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探索推行油田二级单位与镇街结对共建模式,先后投入30.5亿元,实施了河王渠节水改造、新户镇新四路改造等40余项基础设施项目和城乡集中供水管网改造、河口污水处理厂等60余项市政配套项目,极大改善了油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发展承载能力。
四是坚持民生事业“一台戏”,画好价值追求“同心圆”。
保障改善民生是油地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推动油地融合发展的有效纽带。河口油地双方秉持这一共识,围绕教育、医疗、文化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聚资源、建载体、搞融合,最大限度凝聚共同价值追求。教育方面,将驻河口胜利教管中心所属学校全部纳入地方教育管理,将胜利河口、胜利孤岛第一小学运动场地改造等重点教育项目列入政府民生实事,推动油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医疗方面,变“分散出击”为“协同作战”,全面整合区域内10家油地医疗机构,集中优化打造区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河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家功能性复合型医疗卫生机构,极大方便了油地军港“四方”群众的就医看病,油地职工居民医保瓶颈被彻底打破。文化方面,坚持重大活动联办联庆,发挥各类文化团体、协会的联络与纽带作用,成功举办了河口区油地军港运动会、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等系列文体活动,促进油地文化相互包容借鉴,擦亮了河口油地文化融合发展品牌。
五是坚持治安维护“一张网”,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
河口区主动打破油地管理界限和管辖分工,整合油地双方公安力量,突出“机制联建、培训联动、政策联宣、风险联防、秩序联治”,有力保障了油田生产设施安全,营造了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建立“首接警、先出警、共侦破”“先处警再移交、先抓获再移交”工作机制。建设油地联动第一警务室,近年来先后联手开展油田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和各类严打斗争60余次,取缔打孔盐油窝点101处,掐断私接乱拉油田气62起,抓获违法涉油人员9人,实现了接处警快速反应和无障碍衔接。建立警务助理全覆盖、联合巡防共治机制。为177个行政村和8个城市社区配备221名警务助理,开展全方位联合巡防,实现了油地巡防全覆盖和社会管理无死角。建立“网格+警格”联动治理机制。油田方面撤销33个三级单位网格,全部纳入基础网格和综合专属网格管理,联合开展流动人口摸排、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活动30余次,形成了网格管理为警务所用、警务工作为网格服务的网警融合新格局。建立油地民生事项“一站式”办理机制。畅通“信息采集、任务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核查结案、考核评价”六步闭环流程,累计处理各类民生热点问题7460件,办结率达到100%。
六是坚持党建引领“一条线”,画好品牌服务“同心圆”。
党建引领是促进油地融合的原动力。近年来,河口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金桥梁”党建服务品牌,以高质量党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工作。党员干部进社区,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社区、包网格工作机制,先后下沉5名科级干部担任油田小区社区党组织书记,15名科级干部担任专属网格网格长,61名机关党员担任网格指导员,发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精神,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难题。党员干部进农村,创新实施“1+5+X”精准扶贫模式,8家驻区油田二级单位联系对接13个共建帮扶村,共同实施了义三路建设、生态林建设、光伏发电、农村电商、易地搬迁等22个扶贫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帮扶村收入水平。党员干部进企业,携手油地公安、油田治安深入河口采油厂等企业,集中开展油区秩序治理,赢得了油地企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