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讴歌革命战争年代及新时代沂蒙人民感人故事,学习英雄榜样精神,近日,临沂玉龙湾小学“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红色宣讲团一行,以寻访红色记忆、寻访党员先锋、寻访抗战英雄、红色志愿服务、红色故事宣讲等方式,学习党史精神,传递红色力量,做党的“红孩子”,向纪念建党100周年献礼。

4月24日,临沂玉龙湾小学“红色宣讲团”成员、年级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代表一行15人,在学校政务处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张萍萍的带领下,寻访沂蒙红色记忆,打卡红色地标第五站——莒南渊子崖。
宣讲团一行来到了渊子崖希望小学。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希望小学位于中华抗日楷模村——板泉镇渊子崖村西,前身为渊子崖完小。辅导员刘洋老师和宣讲团成员为孩子们讲述了他们在寻访中见证的可歌可泣的抗战老兵的故事,举行了“红色传承手拉手学校”授牌仪式。在小主人的指引下,红色宣讲团成员参观了学校渊子崖保卫战展室。沂蒙少年手拉手,红色基因代代传,小伙伴签名纪念,约定一起做党的“红孩子”。

随后,两所学校的小伙伴一起来到渊子崖保卫战烈士纪念塔,献上崇高的队礼,向烈士致敬。虽然已过去80多年,但是,英雄们用血肉铸起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后人的心中!9米高的渊子崖烈士塔静静地矗立在林间,守卫着242位烈士的英骨,塔顶寓意永久和平的和平鸽以及象征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特色红石雕砌塔身,无时无刻不在警醒后人勿忘历史、珍视和平。

渊子崖小学的红色讲解员为大家细致周到的讲解,宣讲团团长徐梓淇带领队员重温入队誓词。英雄已逝,精神长存。渊子崖保卫战已经过去多年,但是渊子崖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渊子崖保卫战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
接着,宣讲团一行抵达莒南县板泉镇行政村,带着敬仰与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近距离地接触了当年先烈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不禁连连发出感慨:“他们太厉害了,太不容易了!”当年115师离开大店镇前往临沂时,当地百姓敲锣打鼓噙着热泪送亲人:“秋风凉,树叶儿黄,战士杀敌在前方,我为战士缝棉装;一针一线缝进俺的心愿,缝进俺的希望,缝好军装上前线,打走鬼子兵,赶走那群野豺狼。”宣讲团成员听到这首表达鱼水情深的歌曲时,无不感动的泪流满面。

最后,宣讲团一行人来到东新庄村,致敬抗战英雄,聆听他们的故事。首先看望了参加过莱芜战役、抗美援朝战役、济南战役的93岁高龄的徐进忠爷爷。13岁进入儿童团,为革命站岗放哨;18岁正式参军入伍,开始战场杀敌。如今93岁的徐爷爷回忆起当初的行军路依旧感慨万分:“那个时候都是晚上行军,白天不敢呀,鬼子白天开着轰炸机,看见队伍就炸。”徐爷爷的儿子也是一名军人,在这个军人之家里,他们感谢党的带领,党的关怀,时刻不忘党恩,也叮嘱在场的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抗美援朝老兵罗金朋爷爷,知道我们要来,93岁的他早早再次穿上军装等待着我们,在看到我们的那一刻激动万分,自始至终眼含热泪,告诉我们:他是村里最后一个活着的老兵……
丁元志,93岁抗美援朝老兵。在他的记忆里,那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历史,是格外沉重的,武器装备的悬殊加上异常艰苦的环境,让当时的战士们早已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1950年长津湖战役,好多人都冻死了,我们躲在山洞里,没有被冻死。”说到长津湖战役,丁老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这场悲壮惨烈的战役成为幸存的老兵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听完丁爷爷的深情讲述,孩子们恭敬地献上了自己最崇高的少先队礼。
责编: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