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
大山深处追梦人
2019-10-22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次
本网讯 (记者 霄飞 通讯员 孙付亮 牛玉 孙一超)牛德平系大泉农场的场主,来自有“樱桃小镇山水临涧”之称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十年前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就读于山东政法学院,毕业后却又义无反顾回到了家乡,左手锄头右手键盘,穿行在荒野大山地漫步于互联网,作为一名新农人,为家乡农业和农村创造更多的可能。2012年,年仅25岁的他怀揣着年轻人的创业梦,不顾一切的扎进深山,六年时光转瞬,青春献给了脚下的大山。回头望,山还是那座山,只是不再荒芜,少年已不再年少,走在复兴生态农业的道路上,靠着责任和信念坚持到现在,在理想和现实面前他坚定的支持了理想,前方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高考前,班主任给他们布置了最后一个作业:写下十年后的自己。在那张空白的A4纸上面,他畅想着还未走过的十年空白人生,写下了一个关于农场主的梦,是梦想也许是少年懵懂的胡思乱想。
终于来到了大学,专修法律,在这里不断打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踏入社会做准备。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寻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周末,当别人逛街约会看电影的时候,他便早早的走出校园做起了兼职,他想窥探社会现实的模样,发现在济南这样的城市里,很少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原生态安全的食材居然难觅踪影,当时正值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时期,三聚氰胺、地沟油事件整的人心惶惶,不知道该吃什么。学习之外,开始关注城市人的餐桌食材。
2011年母亲因风湿病住院,一向坚强的母亲倒下了,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日子里,他想了很多。岁月不饶人,他可以呆在城市去追求安逸和自在,却不想给亲情留下遗憾。父母在,不远行!
每次回家都会到小河边散步,偶尔攀爬一下村头的小山,陶冶于家乡的山山水水。却也看到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年轻人都跑去大城市谋生,原本的庄稼地种上了速生杨树,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乡村本该有的美丽景色越来越少,本该有的生机不复存在,乡村已不再年轻。城市里人们吃不到安全放心的食材,农村里恰巧愿留下搞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看来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依然适用,发展农业走向城市,一条明晰的思路产生了。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和他哥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都看重了家乡生态农业的前景,一不做二不休,抵住城市的诱惑,返乡。
第一批鸡苗凌晨两点到达山顶,由于山高风大气温低,房屋建设的保温性不够,鸡棚气温达不到35°,两千多只鸡苗一进屋,就开始叠罗汉一样抱团取暖,这是养鸡育雏中最怕见到的情况,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屋外狂风呼啸,能听到吹沙走石的声音,屋内他和哥谁也不说话,站在架子上,不断的把打落的鸡分开,时不时的把被压死的小鸡捡出来。一夜没睡,搬了一夜的鸡,在这荒野中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助。第二天一早,他们赶紧增加炉灶压缩空间,以提高舍内温度,最初的危机算是以较小的损失渡过。为了保证鸡舍的温度恒定,在鸡舍里睡了一个月的地铺。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手下留情,在小鸡二十多天的时候,鸡群得病了,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快,一天捡出了70多只病死的小鸡,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鸡,现在全部耷拉着脑袋,闭着眼睛张嘴喘气。面对弱小的生灵,他知道他们想活下去,即便接二连三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他们依然每天往外捡死鸡,短短几天伤亡过半。身心的疲惫他们瘫坐在石堆上,怎么办!?谁都不想放弃,却又无能无力,“都死了吧,死了咱们从头再来,立马再上一批小鸡”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就释然了,创业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心气,他们兄弟俩相互打气,谁也不会说出放弃二字。
忍受孤独和寂寞,那时的他还用着诺基亚,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从小就怕黑,走夜路总是觉得有人跟踪他,即使这样也躲不过独自驻守大山,漆黑的荒野中,只有他的小屋里有一盏灯,对面的山头上猫头鹰咕咕的叫,简陋的房子屋顶是一层铁皮,呼啸的山风伴随着铁皮的哗啦啦声,还会落下一层沙土。斧头一直在手里攥着,劈柴的砍刀,木棍都在一步之内放着,山上唯一的狗,也拴在门口,好像在面临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当孤独和黑暗习以为常,他也不再怕黑,当最初的新鲜归于平静,他们也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鸡开产了,他也该下山了,两个多月没下山,头发已经盖住了眼睛,山下的花草绿叶和山上的枯枝杂草,好像是两个世界,走在下山的路上,感觉万物皆新。他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开拓市场。怎么把鸡蛋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不甘心被中间商低价收购,只能自己跑市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注册了“大泉农场”的商标,成立了合作社,走品牌化生态农产品的道路。
最开始走街串巷,在乡村大集市上蹲点,在县城的早市上提着篮子卖鸡蛋,为了吸引眼球,他专门去照相馆洗了几十张山上的生活照等等,自制了一块展板。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淹没在早市的人群中。骑着摩托车,拎着竹篮子,走遍了平邑县城的早市,以一份大山里的真诚换来了第一批忠实的顾客。后来拥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实体店面。
很庆幸在该奋斗的年纪,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执着的前行。农业绝对不是暴利行业,需要用良心和毅力坚持,这几年他们稳步前行,从一枚鸡蛋开始,到现在的多样化生鲜食材,构建一个产销售后为一体的产业链,以“农场+农户+电商“的模式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农村大有可为!这里有山青水秀的美景,更有淳朴厚道的沂蒙人。2015年他们实现了年出栏土鸡1万只、土鸡蛋50万枚的目标,将近一半的销售实现了线上销售,客户遍布全国各地,2018年生鲜销售额近260万。与种植户合作积极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上行,去年实现大樱桃电商销售2万斤的业绩,提高了农户的收益,更让沂蒙好食材走向了全国。
上辈的农民已经年迈,他们回到农村,成立大学生返乡创客追梦人,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农业的梦还要继续,家乡的精彩才刚刚上演,只要有梦想的种子,在哪里都能找到沃土……

舍不下乡村,抛不掉乡音,农村需要年轻人
牛德平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从小父母长辈教导他:好好学习,走出农村,不再种地。问其梦想是什么,是科学家,是医生,是警察……见惯与饱尝“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孩,很少人会说长大了要当农民。高考前,班主任给他们布置了最后一个作业:写下十年后的自己。在那张空白的A4纸上面,他畅想着还未走过的十年空白人生,写下了一个关于农场主的梦,是梦想也许是少年懵懂的胡思乱想。
终于来到了大学,专修法律,在这里不断打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踏入社会做准备。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寻自己的方向,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周末,当别人逛街约会看电影的时候,他便早早的走出校园做起了兼职,他想窥探社会现实的模样,发现在济南这样的城市里,很少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原生态安全的食材居然难觅踪影,当时正值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时期,三聚氰胺、地沟油事件整的人心惶惶,不知道该吃什么。学习之外,开始关注城市人的餐桌食材。
2011年母亲因风湿病住院,一向坚强的母亲倒下了,在医院照顾母亲的日子里,他想了很多。岁月不饶人,他可以呆在城市去追求安逸和自在,却不想给亲情留下遗憾。父母在,不远行!
每次回家都会到小河边散步,偶尔攀爬一下村头的小山,陶冶于家乡的山山水水。却也看到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年轻人都跑去大城市谋生,原本的庄稼地种上了速生杨树,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乡村本该有的美丽景色越来越少,本该有的生机不复存在,乡村已不再年轻。城市里人们吃不到安全放心的食材,农村里恰巧愿留下搞农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看来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理念依然适用,发展农业走向城市,一条明晰的思路产生了。有人反对有人支持,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和他哥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都看重了家乡生态农业的前景,一不做二不休,抵住城市的诱惑,返乡。
进山,荒野求生,荒山上崛起农场
最初到来,说是荒山一点不为过,站在高处俯瞰这两百多亩的废弃矿山,碎石漫山,荒草一人多高,想在这片山上种庄稼栽果树,困难度相当于开山辟地。但想要生产有机生态好食材,原生态的环境是基础。上山的路崎岖陡峭,第一次进山感觉疯狂而又刺激,每一次都像是越野旅行。期待着一段山水田园生活的开始。农场选址在海拔700米的深山里,远离污染和喧嚣,人迹罕至。2012年初春,他们开始了建设农场的第一步:架电,从山脚下到山顶4公里的蜿蜒山路,需要架设将近40根水泥电线杆,横跨河流越过陡峭的山坡,一根电线杆将近一千斤,没有机器作业,他们七八个人喊着号子用肩膀扛,涉水爬坡,用了十几天的时间,硬是用棍子和绳索把所有的电线杆栽在了大山深处。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苦和累,第一次住在不是家的野外,第一次在两块石头间搭上锅,生火下面条。第一批鸡苗凌晨两点到达山顶,由于山高风大气温低,房屋建设的保温性不够,鸡棚气温达不到35°,两千多只鸡苗一进屋,就开始叠罗汉一样抱团取暖,这是养鸡育雏中最怕见到的情况,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屋外狂风呼啸,能听到吹沙走石的声音,屋内他和哥谁也不说话,站在架子上,不断的把打落的鸡分开,时不时的把被压死的小鸡捡出来。一夜没睡,搬了一夜的鸡,在这荒野中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助。第二天一早,他们赶紧增加炉灶压缩空间,以提高舍内温度,最初的危机算是以较小的损失渡过。为了保证鸡舍的温度恒定,在鸡舍里睡了一个月的地铺。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手下留情,在小鸡二十多天的时候,鸡群得病了,呼吸道疾病,传播速度快,一天捡出了70多只病死的小鸡,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鸡,现在全部耷拉着脑袋,闭着眼睛张嘴喘气。面对弱小的生灵,他知道他们想活下去,即便接二连三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他们依然每天往外捡死鸡,短短几天伤亡过半。身心的疲惫他们瘫坐在石堆上,怎么办!?谁都不想放弃,却又无能无力,“都死了吧,死了咱们从头再来,立马再上一批小鸡”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就释然了,创业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了心气,他们兄弟俩相互打气,谁也不会说出放弃二字。
忍受孤独和寂寞,那时的他还用着诺基亚,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从小就怕黑,走夜路总是觉得有人跟踪他,即使这样也躲不过独自驻守大山,漆黑的荒野中,只有他的小屋里有一盏灯,对面的山头上猫头鹰咕咕的叫,简陋的房子屋顶是一层铁皮,呼啸的山风伴随着铁皮的哗啦啦声,还会落下一层沙土。斧头一直在手里攥着,劈柴的砍刀,木棍都在一步之内放着,山上唯一的狗,也拴在门口,好像在面临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当孤独和黑暗习以为常,他也不再怕黑,当最初的新鲜归于平静,他们也在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下山,“农场+农户+电商”模式,生态食材端上城市餐桌
努力要讲求方法,但凡事都有第一次。时日已到,盼望着什么时候第一枚鸡蛋能够降临,听到母鸡咯咯哒的叫,就跑到鸡舍查看。终于在一个午后,手里捧着带着温度的鸡蛋,难以抑制的泪水默默留下,仿佛是受了委屈无处安放,又仿佛是收获的喜悦无以言表。付出了那么久终于有了回报,哪怕就是一枚小小的鸡蛋。鸡开产了,他也该下山了,两个多月没下山,头发已经盖住了眼睛,山下的花草绿叶和山上的枯枝杂草,好像是两个世界,走在下山的路上,感觉万物皆新。他也面临全新的挑战,开拓市场。怎么把鸡蛋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不甘心被中间商低价收购,只能自己跑市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注册了“大泉农场”的商标,成立了合作社,走品牌化生态农产品的道路。
最开始走街串巷,在乡村大集市上蹲点,在县城的早市上提着篮子卖鸡蛋,为了吸引眼球,他专门去照相馆洗了几十张山上的生活照等等,自制了一块展板。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淹没在早市的人群中。骑着摩托车,拎着竹篮子,走遍了平邑县城的早市,以一份大山里的真诚换来了第一批忠实的顾客。后来拥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实体店面。
很庆幸在该奋斗的年纪,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执着的前行。农业绝对不是暴利行业,需要用良心和毅力坚持,这几年他们稳步前行,从一枚鸡蛋开始,到现在的多样化生鲜食材,构建一个产销售后为一体的产业链,以“农场+农户+电商“的模式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新生态农业模式。
农业农村大有可为!这里有山青水秀的美景,更有淳朴厚道的沂蒙人。2015年他们实现了年出栏土鸡1万只、土鸡蛋50万枚的目标,将近一半的销售实现了线上销售,客户遍布全国各地,2018年生鲜销售额近260万。与种植户合作积极推动当地优质农产品上行,去年实现大樱桃电商销售2万斤的业绩,提高了农户的收益,更让沂蒙好食材走向了全国。
上辈的农民已经年迈,他们回到农村,成立大学生返乡创客追梦人,为农业注入新鲜血液,农业的梦还要继续,家乡的精彩才刚刚上演,只要有梦想的种子,在哪里都能找到沃土……
- 2024-03-04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举行寒假读书表彰暨李艳红快乐作文工作室启动仪式
- 2024-03-03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举行寒假读书表彰暨李艳红快乐作文工作室启动仪式
- 2024-03-02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举行寒假读书表彰 暨李艳红快乐作文工作室启动仪式
- 2024-02-28平邑街道多措并举推进清廉村居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 2024-02-27【四雁工程】平邑街道:建优四雁队伍引领人才振兴
- 2024-02-27平邑街道:“四抓四强化”让村级监督有力量
- 2024-02-27平邑街道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2024-02-26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举行开学典礼暨新学期升旗仪式
- 2024-02-20平邑街道:通圣社区矛盾调解队伍展现卓越效能,实现矛盾调解提质降量
- 2024-02-05平邑县保太镇:清廉村居上平台,阳光村务走起来
- 2024-02-01保太镇:法律顾问助力清廉村居建设
- 2024-01-31平邑街道各社区开展系列为民服务活动
- 2024-01-30平邑街道第四季度物业服务考核流动红旗颁发仪式
- 2024-01-27平邑县第四实验小学召开2023年工作总结暨寒假工作部署会议
- 2024-01-26平邑街道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