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基层党建
【党员故事】我的党员爷爷
2021-05-14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次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今年是我入党的第23个年头,凝神细想,有些情节已经有些模糊,但当初的那份向往始终铭记于心,那份笃定一直伴我前行。从小我在爷爷身边长大,记忆中,爷爷没有给我灌输太多的大道理,而是用点滴细节,言传身教地告诉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慢慢地,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共产党员的种子。
爷爷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爷爷的一生是清贫的,是多灾多难、历经波折的,却因紧跟党走而熠熠生辉,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爷爷出生于清末1910年,现属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赵家庄村,辛亥革命的前年,国难当头,命运多舛,风雨飘摇,家庭困难,举步维艰,这段历史从未有人向我提及,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对爷爷的认知,我只停留在长辈、长兄长姐们的口耳相传的只言片语里。我的父亲出生于1938年,因爷爷参加革命不在家,他只上过一个月的学校,就这么短的时间里,家中因无人拾柴,小脚的奶奶竟烧掉了精心编织的“铺摊子”,父亲无奈只得下地干活、拾柴。父亲年仅九岁就和大他五六岁的族兄们,挑着三十多斤黄梨,跋涉二十多里山路去大平安庄赶集,路途磕绊,困难可想而知,每分钱都想着留着回去交给奶奶,贴补家用,一次还差点被“转悠子”讹去,多亏几个大爷撑腰,那人才未得逞。每忆及此,我都不由自主落泪,爷爷革命奉献的何止是他一人,还有亲人的血泪。一次父亲在大平安庄集上,看到了爷爷,爷爷正背着枪押运粮草送往前线,任务紧急,爷爷看着穿着他的大褂子到膝的父亲心疼不已,也来不及叙谈,掏出点津贴买了点油条就匆匆走了。父亲一口也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拿回家和家人分享。爷爷的支前和战斗故事,他自己不说,我们也不得而知,孟良崮、淮海战役,一路南下,到后来村里人才知道爷爷入党提干在徐州当了公安。奶奶曾带着父亲去探亲,因城里无处安身,又回到了山里老家,继续过着两地分居的艰难生活。
1958年我大哥出生了,父亲成家分灶生活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无法想象。但爷爷却不合时宜的衣锦还乡了,后来母亲谈及总是愤愤不平,老头子太傻了,有福不会享。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七级工八级工,不如社员一沟葱”,爷爷自然有他的苦衷,家中一大家子依靠他,在外自己吃饱了可家里人还在挨饿。党员、干部光环集于一身的爷爷,一回家就被推举为大队长,带领乡亲们投入到大炼钢铁的滚滚洪流中。转眼冬天来了,因忙于炼钢铁、打擂台,地瓜都撂在地里无人收,无奈留守妇女们,在地瓜垄上用犁一拉,捡捡露头的地瓜了事,其余的都冻烂在地里。母亲每当说起五八年都惋惜不已,说那是一个少有的丰收年!五九、六零、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让灾后余生的人们心有余悸。母亲说连山楂树芽都吃光了!放羊的张福成饿死了!我相信爷爷的心里一定在滴血,一个共产党员,连乡亲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解放了还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六七十年代,农村陷入了生育怪圈,父母一连生育了我们兄妹七人,家庭更加困顿。爷爷更加担忧,地少人多可怎么办呢?计划生育的推行,让爷爷看到了曙光,积极响应,可落后的生育观念,一时难以扭转,爷爷挨家挨户做工作没有成效。就做我母亲的工作,母亲也很纠结,好端端的谁愿无端的挨一刀,听说还有后遗症,对人造成伤害,奶奶也一千个不愿意,带头反对。不知是爷爷的坚持,还是母亲深受儿女多的伤害,母亲在我村第一个做了结扎手术。听说当时生产队派了一个劳力,用地排车接送母亲去地方医院做手术,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此推行开来。后来母亲还多次抱怨都是“沾了爷爷的光”。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终于通到了大峪沟,地方天宝黄梨通过采购站运到了城里换成了钱,不再因大车不通而烂在地里,农民的日子日渐好了起来,爷爷的脸上有了笑容。路修成了,可管护又提上了日程,爷爷便主动请缨,辞了大队长的职务,当上了护路员。曾几何时,我依稀模糊的记得,我跟在爷爷身后,踢啦着小石子玩耍,爷爷披着蓑衣奋力地淌过水洼,推着车子,撒着沙子,搬着石头......爷爷还不时的回头瞟一眼他的“半封香”(爷爷给他的五孙子起的外号),路在爷爷的脚下延伸,在我的心目中,那时的爷爷就是大神般的人物!爷爷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谁家两口子吵架,邻里闹纠纷,只要爷爷到场,先吼上两嗓子“妈的,都是吃饱了撑的!”众子侄辈的就该干啥干啥去了,不再吱声。年幼的我们都很忌惮他的吼声,都能感觉到他不怒而威的严厉。
七六年,我哥参军了,听说母亲舍不得哥哥远离,说他“孩孩巴巴”想把他留在身边。爷爷坚决支持“军队是个大熔炉,孩子去锻炼锻炼有好处”,哥哥毅然决然的走进了军营,历练了八年。第二年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总是以哥哥为豪。当然哥哥也未让爷爷失望,退伍转业后一直默默地在村两委工作,继承爷爷的遗志为父老乡亲奔波劳碌。
爷爷卒于1979年,依稀记得那时的爷爷患的是肺气肿,呼吸困难,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一息尚存,还在关注国家大事,安排身后事,嘱咐父亲:我是共产党人,要听党的话,死后要火化,要节俭,节省土地。七月初九,爷爷走了,我记得,他是我村第一个被实行火葬的人。他是被我们大队新买的第一台拖拉机拉走的,一个简单的席包被捆扎好,抬上车,沿着爷爷精心护理的公路,送去火化场。回来后大队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就这样爷爷走完了简朴的、为党奋斗的一生。
爷爷虽然走了,但爷爷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代人正在沿着他们指引的方向,努力前行。值此建党一百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启迪后人,为共产主义时刻准备着!以此纪念爷爷,请您放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李德鹏)
责编:霄飞
爷爷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爷爷的一生是清贫的,是多灾多难、历经波折的,却因紧跟党走而熠熠生辉,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爷爷出生于清末1910年,现属于山东省平邑县地方镇赵家庄村,辛亥革命的前年,国难当头,命运多舛,风雨飘摇,家庭困难,举步维艰,这段历史从未有人向我提及,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对爷爷的认知,我只停留在长辈、长兄长姐们的口耳相传的只言片语里。我的父亲出生于1938年,因爷爷参加革命不在家,他只上过一个月的学校,就这么短的时间里,家中因无人拾柴,小脚的奶奶竟烧掉了精心编织的“铺摊子”,父亲无奈只得下地干活、拾柴。父亲年仅九岁就和大他五六岁的族兄们,挑着三十多斤黄梨,跋涉二十多里山路去大平安庄赶集,路途磕绊,困难可想而知,每分钱都想着留着回去交给奶奶,贴补家用,一次还差点被“转悠子”讹去,多亏几个大爷撑腰,那人才未得逞。每忆及此,我都不由自主落泪,爷爷革命奉献的何止是他一人,还有亲人的血泪。一次父亲在大平安庄集上,看到了爷爷,爷爷正背着枪押运粮草送往前线,任务紧急,爷爷看着穿着他的大褂子到膝的父亲心疼不已,也来不及叙谈,掏出点津贴买了点油条就匆匆走了。父亲一口也舍不得吃,小心翼翼地拿回家和家人分享。爷爷的支前和战斗故事,他自己不说,我们也不得而知,孟良崮、淮海战役,一路南下,到后来村里人才知道爷爷入党提干在徐州当了公安。奶奶曾带着父亲去探亲,因城里无处安身,又回到了山里老家,继续过着两地分居的艰难生活。
1958年我大哥出生了,父亲成家分灶生活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无法想象。但爷爷却不合时宜的衣锦还乡了,后来母亲谈及总是愤愤不平,老头子太傻了,有福不会享。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七级工八级工,不如社员一沟葱”,爷爷自然有他的苦衷,家中一大家子依靠他,在外自己吃饱了可家里人还在挨饿。党员、干部光环集于一身的爷爷,一回家就被推举为大队长,带领乡亲们投入到大炼钢铁的滚滚洪流中。转眼冬天来了,因忙于炼钢铁、打擂台,地瓜都撂在地里无人收,无奈留守妇女们,在地瓜垄上用犁一拉,捡捡露头的地瓜了事,其余的都冻烂在地里。母亲每当说起五八年都惋惜不已,说那是一个少有的丰收年!五九、六零、六一年三年自然灾害,让灾后余生的人们心有余悸。母亲说连山楂树芽都吃光了!放羊的张福成饿死了!我相信爷爷的心里一定在滴血,一个共产党员,连乡亲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解放了还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六七十年代,农村陷入了生育怪圈,父母一连生育了我们兄妹七人,家庭更加困顿。爷爷更加担忧,地少人多可怎么办呢?计划生育的推行,让爷爷看到了曙光,积极响应,可落后的生育观念,一时难以扭转,爷爷挨家挨户做工作没有成效。就做我母亲的工作,母亲也很纠结,好端端的谁愿无端的挨一刀,听说还有后遗症,对人造成伤害,奶奶也一千个不愿意,带头反对。不知是爷爷的坚持,还是母亲深受儿女多的伤害,母亲在我村第一个做了结扎手术。听说当时生产队派了一个劳力,用地排车接送母亲去地方医院做手术,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此推行开来。后来母亲还多次抱怨都是“沾了爷爷的光”。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终于通到了大峪沟,地方天宝黄梨通过采购站运到了城里换成了钱,不再因大车不通而烂在地里,农民的日子日渐好了起来,爷爷的脸上有了笑容。路修成了,可管护又提上了日程,爷爷便主动请缨,辞了大队长的职务,当上了护路员。曾几何时,我依稀模糊的记得,我跟在爷爷身后,踢啦着小石子玩耍,爷爷披着蓑衣奋力地淌过水洼,推着车子,撒着沙子,搬着石头......爷爷还不时的回头瞟一眼他的“半封香”(爷爷给他的五孙子起的外号),路在爷爷的脚下延伸,在我的心目中,那时的爷爷就是大神般的人物!爷爷还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谁家两口子吵架,邻里闹纠纷,只要爷爷到场,先吼上两嗓子“妈的,都是吃饱了撑的!”众子侄辈的就该干啥干啥去了,不再吱声。年幼的我们都很忌惮他的吼声,都能感觉到他不怒而威的严厉。
七六年,我哥参军了,听说母亲舍不得哥哥远离,说他“孩孩巴巴”想把他留在身边。爷爷坚决支持“军队是个大熔炉,孩子去锻炼锻炼有好处”,哥哥毅然决然的走进了军营,历练了八年。第二年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总是以哥哥为豪。当然哥哥也未让爷爷失望,退伍转业后一直默默地在村两委工作,继承爷爷的遗志为父老乡亲奔波劳碌。
爷爷卒于1979年,依稀记得那时的爷爷患的是肺气肿,呼吸困难,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一息尚存,还在关注国家大事,安排身后事,嘱咐父亲:我是共产党人,要听党的话,死后要火化,要节俭,节省土地。七月初九,爷爷走了,我记得,他是我村第一个被实行火葬的人。他是被我们大队新买的第一台拖拉机拉走的,一个简单的席包被捆扎好,抬上车,沿着爷爷精心护理的公路,送去火化场。回来后大队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就这样爷爷走完了简朴的、为党奋斗的一生。
爷爷虽然走了,但爷爷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这代人正在沿着他们指引的方向,努力前行。值此建党一百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启迪后人,为共产主义时刻准备着!以此纪念爷爷,请您放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李德鹏)
责编:霄飞
- 2024-02-29徐凯华一行到保太镇中心校调研校园安全工作
- 2023-12-27莒南县相沟镇开展12月份支部联建活动
- 2023-12-22保太镇召开森林防灭火推进会
- 2023-12-22平邑县保太镇:开展冬季大走访,保障残疾人温暖过冬
- 2023-11-30以“清”促“治”,带动村居发展
- 2023-10-31保太镇:三措并举推动“三资”清理走深走实
- 2023-10-31法治带头人的“讲法”小故事助力清廉村居
- 2023-10-31保太镇:建设清廉村居 护航乡村振兴
- 2023-10-31“三到位一处理”助力清廉村居建设
- 2023-10-24保太镇:“线上”公开提升村务公开效能,助力清廉村居建设
- 2023-09-27保太镇:便民服务“用心”,打造清廉服务
- 2023-09-26保太镇纪委:做实执纪监督,助推清廉创建
- 2023-09-26保太镇:落实民生实事 建设清廉家园
- 2023-07-29头雁带领“后进”变“后劲”展现新面貌
- 2023-05-29上海市闵行区总工会赴临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