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名家文化名家
一个特殊的心愿
2021-06-07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次
——记临沂市级非遗产品马站裘皮画传承人沙良桂
“这个心愿终于完成了!”老沙摘下老花镜,虽然略带疲惫,但眼神里却闪着无比兴奋的光。一幅题为“江山永固”的裘皮画终于完成,沂蒙山区特有的崮型山顶、沟峪的流水、虬屈的山松、精致的凉亭,被各色浓淡相宜的皮毛衬托的泾渭分明、栩栩如生。

笔者在马站工作多年,对裘皮画虽然早有耳闻,但也只是略知一二。今天,走进老沙的工作室并对其作品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尚属首次。墙壁上挂满了装裱的作品,老沙对每件作品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有加,甚至给别人定做的作品也要拍照留念。据老沙介绍,裘皮画的制作实质上是裘皮加工的升华,是马站当地回民在裘皮加工中创造的独门绝技。
早在几百年以前,马站镇就有回民居住,裘皮加工一直是当地回民的传统手艺。起先,人们只是将简单的图案拼到狗皮褥子上以便于销售。后来,直接以狗皮为基础,用各色皮毛加以点缀,靠手工缝制,加工出了整张虎皮和豹皮等的仿制品。特别是经过老沙之手的作品,无人能看出破绽,都认为是真实完整的兽皮,无不为之感叹。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老人干脆抛开了制作兽皮的限制,直接进行画作,实施了真正的“毛里求画”。猛禽走兽,山水田园,无所不能、跃然皮上。
裘皮作画,集美术、书法和裘皮加工为一体,没有深厚的组合功底是难以完成的。一切完全靠皮毛的颜色、疏密、长短和鬃毛的走向来掌控,一幅作品常常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画面远看朦胧,近看成型,立体感极强。2016年,马站裘皮画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个东西就是功夫包,先不算别的,就说这上面的字吧,四个字就够我捯饬一天的。”老人在自己得意的作品面前显得特别兴奋,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大体数了一下,整幅画面的标题、题字和落款就有23个字,更不用说画面的整体布局和细节了。
在无比淳朴的言语里,透露着兴奋,也体现着感恩。谈到他的爷爷和父辈,老沙感慨万千。解放前,他的爷爷和父亲也是以这门手艺为生,没日没夜的劳作,但一年下来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少数民族的手艺人大展身手,很快成了发家致富的带头人。近年来,老沙的作品越来越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不断加强,儿子在裘皮加工之余还打理了一家民族特色的饭馆,日子越过越红火。老一辈人把裘皮手艺当作饭碗,而他们这一代则把手艺搭成了舞台。
旧社会,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生活贫困,文化教育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积极倡导民族团结,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
其实,这个“江山永固”的主题不仅仅是这位少数民族老人的心愿,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特殊的心愿也是我们这一个在世界历史上屡创奇迹的百年大党心系群众和永葆青春的有力见证。
(高汝明)
- 2023-09-042023(第72届)秋季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今日盛大开幕
- 2022-11-27临沂三位编剧喜获大奖
- 2022-11-17郯城:“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巾帼宣讲团”微宣讲进农家
- 2022-06-12山东郯城:周末“戏曲班”感受“非遗”精彩
- 2022-04-06【万物如诗 处处如画】 泉庄的春天
- 2022-03-31永远的军嫂 ——追忆我的大姐朱绍彩
- 2022-02-05蒙 山 无 语 送 远 行
- 2022-02-04沂南县博物馆里过大年
- 2022-01-11 满载蒙山沂水乡土乡愁 传承临沂非遗生机活力
- 2022-01-10执笔为剑写意人生
- 2021-11-24临沂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座谈会
- 2021-10-26 用实际行动 诠释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忠诚
- 2021-09-28盛 电 的 缸
- 2021-08-27身边的世外桃源
- 2021-08-19沂蒙精神照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