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基层党建

济宁市创新实施建设项目审批“零费用”改革

2021-01-12 来源:山东速报网 阅读: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流程长、手续杂、费用高等堵点问题,济宁市创造性实施了开工前“零费用”改革,改革后从项目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的审批全流程,企业无需缴纳任何评估审查费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明显减轻,实现了轻装上阵、先行开工。截至目前,“零费用”改革已在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中全面推开,2020年全市共运用“零费用”模式办理施工许可249件,涉及可后置缴纳的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费用10.1亿元,相关经验做法获山东新闻联播栏目宣传报道。

 

 
一、政府“统一评估”,在评审事项上做“除法”
 

原需由企业自己出资办理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中介服务事项,变为由政府先出资,提前进行本级区域化评估评审,替企业完成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有关前置性评估评审工作。以山东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为例,济宁高新区管委会提前完成了土地勘测、土地估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8项区域评估,企业入驻后可直接运用结果,不再办理上述评审事项,为企业直接节省成本250多万元。目前,仅济宁高新区就有38.25万亩土地实施了区域评估,30余家企业享受到区域评估成果。同时,政府统一购买施工图审查、综合测绘等中介服务,企业无需再为相关评审事项缴纳中介费用。

 

 
二、大力实施告知承诺,在开工条件上做“减法”
 

将以往核发施工许可证前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工伤保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与办理施工许可证脱钩,不再作为办理核发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推行告知承诺制,只要建设单位承诺缴费日期即可先行办理施工许可证,相关费用可先“缓缴”或“延缴”,进一步为企业降低开工门槛,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同时,深度整合审批事项,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登记和施工许可合并办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将施工许可申请材料从原来的7件100多页压缩到1张电子申请表,相关材料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共享推送、政府部门内部核查、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核实。实现了办理施工许可“1张申请表、0费用、即时办结”,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以某4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为例,改革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在施工许可证到手之后再缴纳,仅资金利息等成本就可节省400余万元,并且约6000万元的各类费用可以“延期”6个月缴纳,极大的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有力保障了项目资金链的稳定。

 

 
三、全面强化跟踪核查,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做“加法”
 

发挥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作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事后核查和监管工作中,即办理施工许可后,政府各部门及时对企业履行承诺的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承诺人未按约定履行承诺的,将失信行为记入企业的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示,必要时依法追究承诺人的相应责任。同时加强审批与监管的衔接力度,开发审管互动平台,审批完成后,结果信息第一时间自动推送至监管部门,构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审管一条线”的建设工程数字化审管互动体系,使审批与监管信息互通,相互监督,达到了“审批事项快准入、事后监管不放松”的良好效果。

 

 
四、多措并举改进效能,在政务服务上做“乘法”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全省率先启动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市县两级全部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等13个部门承担的工程建设领域80个审批服务事项和相关的咨询受理、技术审查、现场勘查、审批发证等环节“整链条”划转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形成“一窗受理”“集成审批”模式。通过对接各部门业务系统,搭建起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一网通办、全程代办、并联审批、全程监督”。去年4月,济宁市工程审批系统在全省率先对接“爱山东”APP,施工许可从“网上办”升级为“掌上办”。同时,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帮办代办,通过项目管家、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等方式,真正实现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